互信/互助/互利

厦门华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Xiamen HuaQi Information Consult Co.,Ltd.

新闻中心
【新能源】房地产大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真相
来源:NE时代 | 作者:华气能源猎头 | 发布时间: 2018-08-03 | 1510 次浏览 | 分享到:

引言:一批批地产大佬杀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引动出又一个投资盛世。可这股淘金热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玩得转,即使是备受推崇的大佬们。看清别人投资的真相和失败的原因,他们才能避免重蹈失败者的覆辙。

“作为一个拥有大市场的行业,当下的环境是新能源投资的盛世”,宁德时代投资人高云锋感慨道。

即使无缘新能源汽车企业投资的普罗大众,应该也能够感知到这句话的意思。毕竟,姚振华、许家印、王文学,这些地产大佬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接连出手,再次在网络上掀起“房地产企业杀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讨论,挑逗着那些蠢蠢欲动的心思。

其实,若把目光拉远一些,房地产巨头对新能源行业的渗透已经历多时,入局者不止上述三人。仅在百度中随意输入相关关键词,网页上便会跳出来“兆新股份进入锦泰钾肥、上海中锂,布局至新能源电动汽车上游锂资源及锂盐产品深加工领域”、“金科股份抛出‘新地产+新能源’双主业战略,5年要投资500亿”、“美能能源以36亿收购电池级碳酸锂研发商瑞福锂业”。近日的“万通地产拟以31.7亿元收购星恒电源”是房地产企业杀进新能源产业的最新案例。

房地产巨头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之间以资本为桥梁,上演了一幕幕相逢恨晚的故事。为何它们能够搭上手呢?

通过对业内资深分析师的访谈,NE时代归结了如下原因:

  1. 曾经的市场宠儿正遭遇打压,继续转型的方向,此时它恰遇新兴的、政策大力鼓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2. 由于新生,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大量资本作为后盾,可企业自身能力有限,需借助外在的融资渠道和能力;
  3. 新能源汽车已被视为替代传统汽车的产品,它的市场潜力不可限量。传统汽车产业已然告诉投资人,若项目成功,它的高回报率可带来丰厚收益。而且,虽然目前规模微小,可它的背后是一条涵盖上下游30多个环节的产业链。
房地产大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真相


新旧宠儿携手

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底,碧桂园又一次发生坍塌事故,导致6人死亡。从房价“夺命”到夺命,房产开始从规模和质量上压垮新一代买房人。

三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轮疯涨。市场紧缺下,房地产企业也在大规模扩张,但施工速度仍然落后于销售速度。大规模扩张之下,质量问题频发。那些隐藏着打了鸡血般飞涨的房价和声嘶力竭的销售背后,是房屋的倒塌,危害到生命。

另一层面,房地产作为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企业,是一个高杠杆行业,企业负债率通常居高不下,且不断上行,现在已然出现金科地产百亿元的借款额。高累负债下,资方不愿意再砸钱。

政策方面,房地产税据说极有可能明年将到来,为房地产市场再添压力。在上述三大因素影响之下,华夏幸福转让股权,外延新业务,也就可以理解了。

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因为它与房地产行业拥有相似的属性,同时也以独特的特征为投资人吃下一枚定心丸。

相似之一,政策风吹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如此前的房地产行业。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似乎已无需赘言,关注它的看客或入局人都能说出“百亿补贴额”、“双积分政策、“弯道超车”等热词。

政府已制定了2020年20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以每辆10万元计算,市场规模为2,000亿元。”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确实拥有着大量的投资机会。

房地产大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真相


相似处之二,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房地产行业同为资本密集型。而且,前者还多了一项耗钱的属性,即技术密集型。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来买地、建厂、研发、生产、推广。而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或个人,很难单单靠着自有资本来开展上述活动。甚至资金充沛如戴姆勒,也承认电动汽车初期不赚钱,幸好有传统汽车业务为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做支持。

资本密集型,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少有的、潜力巨大的资本风口。作为新兴领域,新能源汽车产业从零出发,对资金的渴望超乎我们的想象。如何融资,不仅是造车新势力绞尽脑汁思考的事情,正在转型的传统汽车也不例外。房地产企业及大佬的融资能力此时又可以派上大用场了。毕竟除了土地之外,新能源企业还有生产资质、技术、产品、厂房。

狰狞一角

陷入资金困境的车企或刚起步的新造车势力,以及有实力的上游锂电或锂资源,成为地产大佬格外关注的对象。

宝能控股的观致近年来一直是“叫好不叫座”,虽满怀梦想,进入高端市场,但在宝能入主前一度无法适应市场,而走在破产的边缘。去年,它等来了资产丰厚的金主,也获得了续命生存的泉水。

FF、合众新能源分别得到了许家印、王文学的资金支持。前者如果在2019年春节前无法实现量产,FF控制权将交由恒大。后者已经推出NETE哪吒汽车,最近势头很猛,常常出现在报端。

瑞福锂业以及最近的热点星恒电源,均为新能源的上游企业。例如,瑞福锂业有望成为继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之后的第三大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商;星恒电源作为一家成立15年的老牌企业,其在电动轻型车市场的龙头地位为其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率。相对于新能源造车企业大投资、高风险、慢回报的特点,收购动力电池企业或材料企业倒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路径。

房地产大佬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真相


这些投资目前还看不出来结果如何,但至少我们能从其他一些事例中看到新能源投资盛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狂欢潮中泼一盆让人它们清醒的冷水。

董明珠作为第二大股东的珠海银隆因无序扩张、技术落后,陷入困境。银隆曾试图“970亿元的总投资额”、“11个生产基地” 展示自身的“实力”。但大规模的资本运作,以及主营的钛酸锂电池技术跟不上市场需求,皆为它埋下隐患,如今狰狞的一面已然露出。忽视技术和自身能力,一味运作资本,使它们面临着被投资人放弃,被清出局的可能。

2017年1月,地产大佬孙宏斌带着150亿宣布入股乐视。但不过半年,贾跃亭出走美国,永远“下周回国”。孙宏斌和融创意兴阑珊,以一句“愿赌服输”总结他在乐视的237天。精明的地产大佬也没有玩转新能源汽车产业。

平均每分钟烧钱6500美元的特斯拉仍困于亏损地狱。预计特斯拉第二季度依旧亏个不停,华尔街预测,特斯拉第二季度将每股亏损2.71美元。

从这些反例以及新能源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

  1. 认为有资金就能玩得转新能源汽车产业,那是痴人说梦。这笔钱或许能够让投资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但在巨大的资金需求面前那股豪情似乎也要低到尘埃中。
  2. 国内新造车势力中不乏PPT造车者,自然也不缺想捞一笔就走人的投资人。无疑,这扰乱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造成一些不良现象,不免会使新能源发展多走一些弯路。
  3. 汽车业外大佬的融资能力或声名在某一领域是备受推崇的,但在汽车制造业中却可能是一道路障。他们的能力使自身没有重视、敬畏汽车制造业,忽视专业技术团队的搭建、生产工艺和最新技术发展情况。
  4. 新能源汽车发展到2020年规模也只是到200万辆,市场有限。但在多方入局下,竞争已日趋激烈,未来可能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多数投资可能面临失败的结果。当然,若有工厂、技术、生产资质,他们的失败不会意味着一亏到底。
来源:NE时代
编辑:华气能源猎头(微号:energyhunt)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139-0601-7753
简历投递:hqhr@hqhunt.com
工作时间08:30-12:00am;14:00-18:00​​​ pm
联系地址:厦门自贸区海沧片区海景路268号海翼大厦1号楼
邮政编号:361026

企业订单   在线简历提交

  • ​​更多能源行业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