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互助/互利

厦门华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Xiamen HuaQi Information Consult Co.,Ltd.

新闻中心
【市场】为什么总有人把对外援助和国内发展对立起来?
来源: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 作者:华气能源猎头 | 发布时间: 2018-09-07 | 1128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杨升】

中非合作论坛刚刚结束,很多人感兴趣的不是中非的长远发展,只是在“600亿美元”上打转。其实也不必惊奇,从建国初期到今天,几乎每次我国宣布对外大规模援助和免债都会引起国内舆论场不小的反应,大多数质疑声都是基于这么一些观点:国内还有这么多问题没有解决,还有那么多地方需要钱,为什么要出去“撒币”?帮助别人那是有面子没里子,何必整天做“慈善”?以利聚之,利尽人散,中国不是没有养过“白眼狼”,而且很多发展中国家政局不稳,一旦政权更迭我们的投资很可能血本无归,为什么要去“冒险”?

首先,我们应该理解这种声音。确实是因为政府在国内治理以及为人民提供基础服务的时候还有很多的不足,对外使用国家资源时才会遇到或多或少的不满,所以提高国内治理水平,优化给国内人民兑现基本服务的质量,会更有利于我国在经营外部环境时进行资源投送时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但是,这些声音其实是有认识偏差或逻辑错误的。因为我国现阶段对外援助的投入和解决国内问题的投入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对外援助事实上是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须参与的活动,和必须学会使用的外交工具,这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这和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利益都息息相关,绝对不是什么可做可不做的“面子工程”。

错误一:将对外援助和国内发展相对立

这个错误首先是没有分清对外援助使用的“钱”和解决国内问题使用的“钱”并不是同一笔。对外援助的美元属于外汇储备;而我们解决国内民生问题用的钱是国家的财政收入,这两笔钱的来源和用法都是不一样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利、债、费,都是人民币;而外汇储备是我们通过贸易挣来的美元。大家都知道外国货币是无法在国内直接流通的,必须进行兑换,这就说明这两笔钱的用法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各有各的用法,不可混为一谈。

所以,外汇储备是不能直接用于国内民生改善的,它有它自己的用途,想要让外汇储备服务于民生改善和自身发展就必须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其进行转化,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拿来购买我国需要的产品,应对金融风险,稳定人民币汇率之外,对外援助和投资也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用法。

如果简单粗暴地把外汇储备的使用和财政开支混为一谈,就会提出一大堆没有常识,不值一驳的问题。援助其他国家的美元和国内扶贫投入的资金是两笔互不直接影响的钱,根本不存在多给非洲修一条路就导致中国西部农村少建一所学校这种情况。强行将对外援助和国内发展相对立的言论要么是缺乏常识,要么是别有用心。

再者,国家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每年的投入数字都是可查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到底是对外援助花的钱多还是国家为了改善民生花的钱多。根据中国财政部数据,中国2017年的医疗卫生开支是1.4万亿人民币,约合2000亿美元;教育支出是4.2万亿人民币,约合6000亿美元,而且请注意这只是2017年一年的数字。

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大国是在处理干净内部问题之后再参与国际事务的,都是两条腿走路,而且外部环境营造的成功与否会直接作用于国内发展是否顺利,手里拿着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不懂去充分使用,不懂得让这些美元转化成中国的政治资本和海外利益,那才是白瞎了全国人民辛辛苦苦挣来的这一手好牌。

错误二:认为“对外援助”是没有收益的“慈善”

如果把“对外援助”理解成单纯的慈善,那么就会出现一系列的认知偏差。由于对外宣传的需要,我国经常把自己的对外援助说成“行善”,这就导致了国内人民的理解偏差,也给别有用心者曲解“对外援助”提供了空间。

但是如果大谈“对外援助”的政治收益和经济收益,对外宣又不利。因为西方媒体已经开始把中国对外援助的行为妖魔化了,你自己再突出宣传“做慈善背后的自身收益”,那不就等于给人家提供炮弹了吗?

结果就导致了每次一有对外援助公布,对内对外宣传的边界就开始模糊,专家想说又说不透,老百姓想听又听不懂,别有用心者随便一煽风点火,一大帮人就开始稀里糊涂地把一些自媒体的谬论转成100000+。

中国现在强调“正确的义利观”,对朋友“义”字当头时中国既然能问心无愧,那么在对自己民众解释“利”的时候也应该理直气壮。中国人民要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已经成长成了一个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国,所以当我们不开采自家存货又能享用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时;当我们在国际上陷入困境依旧能有人站台撑场时;当我们能一步步转移过剩产能又能让自己的企业确保海外订单时;当我们和发达经济体发生矛盾时又能寻找到替代解决方案时,我们就应该意识到,这些“利”不是天上掉的馅饼,而是国家用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换来的。

中国出手援建的项目往往都规模宏大,合同总金额基本都几十亿美元以上,这些项目将成为受援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并且有些甚至会以点带面,联通整个区域的交通网,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那我们为什么要自己花钱帮别人发展呢?以巴基斯坦或缅甸这样的邻国为例,如果我国的邻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动荡、封闭的环境中,我国边疆又怎么能独善其身?极端暴恐和跨国犯罪势力光靠打击是铲除不了的,当我们的友好邻邦能享受到发展的机遇,那我们欠发达边疆地区是不是就能同样迎来发展的机遇?解决别人的问题就是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利益共同体”的逻辑。

那么远隔重洋的非洲为什么对我们重要呢?非洲是人均年龄最年轻的大陆,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非常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各种原因,非洲仍然非常落后。既然非洲具备发展的充分条件,那么谁最先参与非洲的发展,谁能赋予非洲发展的必要条件,谁就能分享到发展的红利,但是这个红利不是一步兑现的,它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进行逐步兑现。而且,想吃这块蛋糕的国家可不止一个两个。

如今美国虽然开始警惕中国在非洲的迅速扩张,但其决策者脑子里依然认为非洲国家是不值得投入精力的“粪坑”;欧洲国家由于力量有限,正在吃力地维护自己在前殖民地的利益,但帮助非洲发展并不符合他们对非洲的“心理定位”,他们只需要非洲扮演原材料供应者和低端打工者就好了;日本早就意识到了投资非洲的重要性,但由于实力有限,虽然有些亮点,但进展都远不如中国迅速;如今连印度也开始跟进,但除了提口号,实际行动跟中国毫无可比性。

这种形势对中国是天赐良机,而正当美国的精英在焦急的劝谏自己的决策者赶快平衡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时,中国国内某些“精英”却在配合他们的美国同行,疯狂地不顾常识地否定中国的对非政策。

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和道义上来说,中国不能不管非洲。大家不要忘了毛主席说过是谁把中国一票一票抬回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的,这个身份是日本德国想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发挥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就这一点来说,中国建国初期对非洲的援助一点都不亏。作为联合国五常里面唯一的发展中国家,虽然中国反复强调“不称霸”,但是中国无法逃避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现实,而非洲有54个国家,除了南非全是发展中国家(南非和中国同属新兴经济体,关系也很紧密),是巨大的“票仓”,中国不管非洲,就好比乡镇干部不走基层是一个道理,一个脱离群众的干部,当出事的时候还指望群众帮你说话吗?

国内有很多人羡慕美国有这么多盟友唯它马首是瞻,但他们好像不知道美国在战后自掏腰包重建了多少国家,有多少国家的战后政治经济基础是美国亲手塑造的,而美国为了编织这套盟友体系花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中国不是要去结盟和称霸,但是这些人一边无脑夸美国好,当中国学习美国的成功经验时,他们却又骂中国,真的非常精神分裂。

此外,中国对外援助的资金和贷款其实有很多会回流到中国人自己的口袋里,或者说这些资金是后期可持续盈利的敲门砖。因为受援国在拿到资金后需要中国为其兴建基础设施,帮助其开采资源,购买中国的机器设备和各种工具和产品。于是,中国的工程队有了海外项目,中国能源巨头们有了海外油田矿山的经营权,中国工厂有了海外订单,哪怕中国一开始直接将设备白送给对方,设备维护和零件采购依然是可持续的盈利点。

中国在对外援建大型工程的同时还输出了中国标准,今后无论是哪个国家进入这个领域都要花巨大的代价适应中国标准,国与国之间最低级的竞争是产品竞争,中级是技术竞争,最高级的是标准竞争,有了标准的话语权,就是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在获取海外利益的方式中,中国的投入产出比还是相当不错的。比起美国用军事打击摧毁一个政权再去强行重建一个国家的套路,或者通过金融战冲垮一国货币然后再低价买进该国实业的“薅羊毛”手法,中国的方式既不比美国拉仇恨,花的钱也不比美国多,获得的收益又实实在在,受援国还能获得就业,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优化等实际的好处。这样看来,哪怕中国的对外援助实践不尽完美,走过弯路,交过学费,但是总体来看完全是值得肯定的,就算有问题那也应该是在肯定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改良。

错误三:对外援助和投资等于“血本无归”和“养白眼狼”

其实大国之间的游戏哪里有什么稳赚不赔,只有玩不玩得起。不参与,就只能坐等上文提到的那些利益落入他人之手。对外援助和投资是否能获得收益,主要看是否尊重客观的发展规律,是否能顺应形势作出调整,是否明确自身的需求,以及是否“政治挂帅”,做不到这些要么会血本无归,要么就会养出白眼狼。

美国就干过不少失败案例,冷战时美国为了遏制拉美的左派政权抬头,无论是什么流氓恶棍只要立场反共,美国全都支持,给枪给钱包培训,结果造就了一大堆毒枭把持的右翼政权,然后这些毒枭的毒品最大销售方向恰恰就是美国。美国为了在阿富汗坑苏联,还援助过全球的伊斯兰圣战者,也是给枪给钱包培训,后来怎么样了大家都知道了。但也不能否认美国的成功案例,比如巴拿马运河以及“马歇尔计划”这些例子。

美国总统里根会见塔利班,称赞他们在道德上堪比当年建立美国的开国元勋

中国也失算过,也养过一些“白眼狼”,但是我们并不能说“对外援助必然导致养白眼狼”。其实中国的大多数案例是无论当地政权如何更迭,该国与中国的合作依然维持,因为与中国为敌与这些国家自身的刚性需求相悖,彻头彻尾的“白眼狼”还是少数的。

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意识到,西方国家现在只能“发奖状”,已经发不出“奖金”了,西方国家也不实质性参与内部矛盾的解决,当该国政府不听话时,西方甚至会利用其内部矛盾引爆内乱甚至内战,然后再卖武器吃人血馒头,真的说起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工业化,西方是没有耐心和兴趣的。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缅甸,昂山素季上台前不知多少西方媒体和国内“学者”断言中缅关系要大变天,但上台后昂山素季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国为敌不具备可行性,并且与缅甸自身的发展利益相悖,于是中国在缅甸的利益并没有因缅甸政权更迭遭受任何大规模冲击。除了缅甸,刚经历过内部权力更迭的巴基斯坦和津巴布韦也都是很好的例子,他们和中国的关系并没有像西方期待的那样出现根本性变化。

因此,对外援助换来的海外利益是否安全,既取决于你挑选的援助对象是否太平稳定,也取决于你是否塑造了该国对你不可割舍的依赖性,也就是说你对该国的援助是渗透到了当地人的心里,和这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已经牢牢捆绑,还是说只停留于某一派权贵阶层的钱包。

总而言之,对外援助和投资其实是大国通过使用自己的资源和实力塑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寻找海外发展空间的一种行为或者工具,其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国家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一定要学会使用。如果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和挫折,那也是在正确的战略方向上出现的战术失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予以纠正即可,但不可以否定方向的正确性。

国家的决策应该经得起讨论。除了那些故意带节奏的“带路党”和“键盘侠”,大部分提出这些错误观点的人出发点还是为国分忧,只不过他们缺乏足够的知识进行独立判断被带了节奏而已,所以面对质疑应该耐心回答,面对谬论要敢于正面驳斥。

要解释清楚对外援助和国内发展的关系并不难,如何把话说得既照顾外宣的大局,又顾及内宣的需要,其实就是技巧问题,并非做不到。大可不必把可以讲清楚的事情弄得不可描述。只要是正确的决策,理性的声音就应该有信心在辩论中为国家争取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来源:观察者网风闻社区 杨升
编辑:华气能源猎头(微号:energyhunt)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139-0601-7753
简历投递:hqhr@hqhunt.com
工作时间08:30-12:00am;14:00-18:00​​​ pm
联系地址:厦门自贸区海沧片区海景路268号海翼大厦1号楼
邮政编号:361026

企业订单   在线简历提交

  • ​​更多能源行业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