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互助/互利

厦门华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Xiamen HuaQi Information Consult Co.,Ltd.

新闻中心
【石化】民企和外企接连涌入,国内石化行业「混战」:警惕投资容易、开工难!
来源:化纤头条 | 作者:华气能源猎头 | 发布时间: 2018-11-17 | 14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化纤头条 

一直以来,由国有企业高度垄断的石化行业,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民企和外企接连涌入。一方面,十三五期间(2016-2020),在国内及一带一路地区以中国企业为主体,有望最先投产的炼化一体化产能有1.47亿吨,根据各公司公告的进度,国内四大民营炼化巨头——恒力股份、桐昆股份、荣盛石化、恒逸石化的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项目都已顺利动土开工,2018年下半年极有可能投产。

 

 

另外,就在几个月前,德国巴斯夫集团对华投资100亿欧元建设100%独资精细化工一体化基地,其后,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对华投资100亿美元建设100%独资石化项目。

外资不断进入,加上大型民营资本加入,将使我国石化行业投资环境面临五大挑战。

政策门槛不断降低,环保约束不断提升

自1998年石化行业重大改革以来,近20年,我国新一轮石化行业改革不断深入。2015年,我国放开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进口使用权,同年,下放省级石化项目审批权限;2018年,放宽加油站及石化项目外资准入和合资比例限制,BP、壳牌宣布大举布局国内加油站,巴斯夫、埃克森美孚等企业宣布在华独资设厂。


但在行业政策门槛不断降低的同时,我国环保政策的约束不断加码。2015年,我国继「大气十条」后发布「水十条」;2016年,「土十条」发布,同年「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施;2017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2018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环保税开始启动征收。其间,生态环境部实施了多次环保督察,「蓝天保卫战」和「秋冬限产」行动。国内石化行业出现投资容易、开工难的新形势。

炼油产能过剩向化工板块传导

2017年全国炼油能力约8.16亿吨/年,炼油开工率仅为69.5%,远低于81.6%的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在原油进口放开、审批权限下放等一系列改革红利刺激下,预计到2025年,国内炼油产能将达9.6亿吨/年左右,开工负荷71%左右。


面临严峻的炼油产能过剩形势,国内炼油向化工转型已是业内共识。但目前,化工市场对炼油转型带来的潜在新增供应认识并不充分,仍停留在“油是油,化是化”的市场认识上。目前,新建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企业已大幅压缩成品油产出,部分企业成品油收率甚至低于40%,目的就是增加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产出。现存炼油企业为满足成品油质量升级所需,大规模建设重整装置,近年山东地炼重整装置新增产能已达千万吨以上。重整装置建设的同时,将新增大量纯苯等芳烃供应,同时为未来进一步生产PX(对二甲苯)提供了可选项。此外,部分炼油企业利用炼厂丙烯、液化气、石脑油资源,力图通过建设PDH(丙烷脱氢)装置、DCC(深度催化裂解)装置,延伸丙烯产业链向化工转型。


不仅如此,许多传统地炼企业也在向下游产业链积极延伸。如利华益发展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汇丰石化、恒源石化发展烯烃裂解及芳烃深加工产业链,金诚石化、华联石化发展碳纤维、高品质针状焦,海科集团发展石油化工与盐化工结合的特色产业。


国内炼油和化工市场目前的格局,也是许多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需仔细评估的方面。巴斯夫就采取了不建设炼油产能、进口石脑油方式建设其百亿美元投资的石化基地;埃克森美孚也采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的方式,不产或少产成品油。

外部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加大

预计2017~2025年,北美将新增聚乙烯产能约1200万吨,新增产能中的50%以上需要出口。预计南美地区仅能分流15%左右,大多数只能流向中国市场。如不考虑贸易摩擦的影响,届时来自美国的低成本聚乙烯进口占比或将从现在的6%左右提高至30%左右,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将不容忽视。特别是L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产品,2025年,北美出口产品中LLDPE份额将从目前的36%左右提高至2025年的48%,北美大量低成本α-烯烃共聚产品将为北美LLDPE提供极强的竞争力。面对竞争,国内企业将较为被动,但应该看到的是中东地区也曾在2005年前后利用其乙烷资源大规模扩张其石化产能,并向东北亚市场出口,但国内仍实现了石化项目的大量建设和产能的快速扩张。随着中东乙烷资源优势的消退,未来中东化工产能建设大幅放缓,北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产能扩张,或将重复这一过程。国内石化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虽说是来自外部,但更应考虑如何正视,如何顺应。

国内石化市场腾挪空间缩小

按照目前几大炼化及煤化工项目的建设计划,预计到2025年国内乙烯当量自给率将提高至近80%,丙烯将突破90%,丁二烯和PX更是近乎100%自给。从贸易均衡角度来看,国内届时无法避免完全不进口中东和美国的低成本衍生产品,大宗石化产品市场在自给率80%左右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处于供需平衡状态。


此外,七大炼化基地的设立及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也提高了国内石化企业新建项目的准入门槛,包括山东地炼在内的众多中小炼化企业将因此面临较大的政策壁垒。而随着未来碳交易扩展至石化行业,以及未来可能征收的碳税,煤化工等生产路线的竞争力将明显受到影响,削弱了其进一步扩大产能的动力。企业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再投入将是十分困难的,唯有借助市场对产能的消化、技术的突破、资本的运作,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全产业链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随着国家向地方炼油企业放开进口原油使用权、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和成品油出口配额,地方炼油企业原油资源得到保障、成品油出口渠道打通,其开工率不断提高。目前,政策、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已不再是民营企业进军炼化行业的门槛,在市场放开的背景下,民企在这些方面反而积累了一定的优势,逐步形成集石油储运贸易、油品加工、成品油销售、燃料油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部分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在石油、成品油管道和加油站建设方面进展迅速,石化行业的竞争正向着全产业链竞争蔓延。

来源:化纤头条 

编辑:华气能源猎头(微号:energyhunt) 

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

系我们 / C​​ontact Us
联系电话:139-0601-7753
简历投递:hqhr@hqhunt.com
工作时间08:30-12:00am;14:00-18:00​​​ pm
联系地址:厦门自贸区海沧片区海景路268号海翼大厦1号楼
邮政编号:361026

企业订单   在线简历提交

  • ​​更多能源行业新闻

更多